小春网

 找回密码
 注册账号
查看: 779|回复: 2
收起左侧

[原创&日记] 从山中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看国内的教育环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1 07:38:21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账号

x
2012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揭晓,去年就是得奖大热门,已经拿过除了诺贝尔奖的所有奖项的京都大学教授,iPS细胞研究所所长众望所归捧得桂冠,在网上偶尔见到桥本龙则先生的一篇文章,先将其转载至此
------------------------------------------------------------------------------------------------------------------
失败的学生获得诺贝尔奖—日本学者山中伸弥
桥本隆则/文
作者按:像山中伸弥教授这样大学只是热衷于体育活动,没有捧起书本埋头读书的学生,整个日本教育界都视其为异类。大学时山中伸弥虽然没有埋头读书本的知识,但是他培养了他自己坚持不放弃的精神,所以山中教授的诺得尔奖不完全是日本教育的成功,而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式研究方式的成功。

我注意山中伸弥教授是在1年前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山中教授都认识大阪市大的某位教授,开始我并不知道眼前的这位说话会笑的知识分子就是被老教授称为失败医生的山中伸弥教授,于是正好有机会听教授聊起他的成长的经历。
山中伸弥出生于1962年,开始时是在东大阪市居住,其父亲是一位经营缝纫机零部件的街道小工厂的老板,母亲从小疼爱山中,大概受到父亲的影响,山中很喜欢分解家里的各种各样的物件,有一次他甚至把家里祖传的钟拆开,但是最后复原以后多出了3个零件,恢复钟表失败以后,山中就被他母亲打了一顿。在父亲的影响下,他立志认真学习终于考入大阪重点中学--大阪教育大学附属天王寺高中,考入高中后其他学生都在认真学习,只有山中热衷于柔道(据说他有梦想成为日本奥运会代表选手),在高中的3年期间他因为练柔道就受伤了10多次(骨折),很多人都说这个孩子大概走错了学校,应该去考大阪体育大附属高中,而不是在这里学习文化知识,三年时间很快就要过去,这个失败的学生将如何面对人生呢?山中伸弥的父亲告诉他:你多次受伤,看见医生这么为病人减轻痛苦,你将来要成为医生为人类服务。于是山中就接受了父亲的提议,在学校的最后阶段认真学习,终于考入了著名的国立神户大学医学部。
在大学毕业以后他就去国立大阪医院实习临床医生,因为山中伸弥本身多次骨折,所以他是学习的是当时热门的整形外科。在国立大阪的实习中,他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其他实习医生做一个手术只要20分就可以结束,而他要2个小时还不能完全做完,看到这个情况其他实习医生以及带班的医生都不叫他是山中医生,而是叫他捣乱医生。之后在实习中山中看见患症的女病人的痛苦姿态,这个患者全身关节变形,给山中伸弥内心受到很大的冲击,从这时开始山中同学立志要发现病理的原理,成为一个解决疑难杂症的研究者。

山中教授从大阪市立大学博士毕业以后,认为日本国内的研究环境不够完善,于是他就去美国的GRAND STONE 研究所留学研究,在那里接触了单性干细胞(万能细胞),从此决定了他的研究方向。在留学结束以后他满怀信心地回到了日本,但是日本的现实使教授很失望,虽然回到了日本医学界,但是真正能有研究时间真的不多,资金也不到位,连研究病理的小老鼠也要自己去培养,这种环境中的山中教授感到了绝望,这时他得了忧郁症。这时山中与家人商量是不是放弃基础研究,去当收入比较高的临床医生,而山中教授的夫人也是一位皮肤科的医生,她对山中教授的研究全力支持,如果没有贤内助的支持也没有今天获奖山中教授。
在最危急时,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向社会招募基础研究的研究员,山中教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应聘,没有想到被录取,于是科学的大门为山中伸弥开启。在这里山中教授有了与美国相同的研究环境,终于在这里了获得IPS细胞的开发成功,2004年,山中教授前往京都大学继续研究万能细胞,在2006年他发现了4种重要的遗传因子,并且利用试验老鼠研制出可以多种变化的万能细胞,正式取名IPS细胞(人工多功能干细胞)这个名字是山中教授为了纪念苹果的ipod,而取了最初的i字母取名。到了2007年,山中教授从人的皮肤中成功提取出IPS细胞。虽然这个技术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但是也因为伦理上的问题存在,在医学界一直成为争论的焦点。
  与韩国的造假教授不同,IPS细胞的研究在日本一直不受到重视,虽然从4年前,山中伸弥教授就获得美国医学界的推荐成为诺贝尔医学奖的候选人,但是在日本一直受到资金不足的困扰,我还收到山中教授呼吁募捐的邮件,原来山中教授以参加京都马拉松,并跑完全程为条件为科学研究募捐,最后大约有600多名各界人士为教授募捐,支持了他的科学研究。
  与功利性很强的临床研究相比,基础研究往往是吃力不讨好,而且像山中伸弥教授这样大学只是热衷于体育活动,没有捧起书本埋头读书的学生,整个日本教育界都视其为异类。但是科学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大学时山中伸弥虽然没有读书本的知识,但是他培养了他自己坚持不放弃的精神,这个才是取之不尽的前进的动力所在,在学习上没有成败之说,也不能以考试成败论英雄,而是应该看其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我在我的微博中写道:祝贺山中教授获得诺贝尔奖,但是山中教授的诺得尔奖不完全是日本教育的成功,而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式研究方式的成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中国研究者从中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

------------------------------------------------------------------------------------------------------------------

首先在这里要衷心的对山中教授表示钦佩和祝贺,一如我们看到山中教授在网上更新的状态,
ノーベル賞来たーーーーーー
首先我看到这个状态的时候,更多的是表示吃惊,这是一个怎么样的状态和心态呢,好像我们小的时候,努力学习考满分回家拿着成绩给家长展示,或是我们在球类比赛中得了冠军兴奋地象喜欢的女孩儿显示,我总感觉,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一定程度显示着山中教授这种以孩童的眼睛看世界,该喜则喜的心态。
在上面桥本龙则先生写的那篇文章里,我们不难看出山中教授的人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一番风顺的,他经历了高中严格的体育训练培养了自己永不言弃坚持到底的精神,通过大学毕业后在整形医院中被前辈揶揄,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当收入高的临床医生而选择基础研究改变自己的道路,甚至当他进入大学院的时候已经27岁,当他取得博士,到美国留学开始iPS细胞研究的时候已经31岁了,这之后,研究环境几经改变样的年纪,在研究10几年之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在值得钦佩。
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寥寥无几,人生能够真正走上成功之路的,也寥寥无几,桥本先生在文章最后说:“山中教授取得诺贝尔奖不是日本式教育的成功,而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式研究方式的成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中国研究者从中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这句话也启发我们,要学习成功人士身上的闪光点,如果可以借鉴,那么我们可以学习他们让自己更加强大。
日本的学者,更多的都是保持一个很低调的姿态,因此要想加深对它们的了解并不是那么容易,可是无独有偶,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田中先生,(注:田中耕司在获奖的时候即不是博士,也不是教授,而是日本岛津制作所的一名研究员,在获奖的时候宣读的也是Mr.Tanaka)。田中先生在东北大学甚至还留过一级,之后从东北大学工学部毕业之后,应聘索尼不合格,结果去了京都的岛津制作所就职,从事研究,可是他在大学专攻的更多是物理,来到岛津之后搞的是化学,可谓风牛马不相及,可他还是在42岁那年获得了化学方面的诺贝尔奖。据报道田中先生是一名非常典型的日本人,谦逊努力,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他在获奖之后岛津制作所提出由于他做出了重大贡献,要给他董事会成员的工资待遇,但是他却说:“如果我突然挣了那么多钱的话我会很困惑的。”多次交涉,最后拿了一个部长级的待遇。

1.对课题的兴趣和对物质的追求---从物质层面比较
以上两例,第一个是山中教授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如同孩子得到了糖果一样的高兴,第二个是田中先生得到诺贝尔奖之后也不想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只是还想日复一日的继续自己的研究,两人都曾经经历过一段非常不容易的阶段,我是想说明,我感觉,研究更多的是一种自己很喜欢的很纯洁的东西,它像一种工作一样,只是单纯的喜欢并想为之常年奋斗,并且不能把回报想在前面的一种物质上的乌托邦。
只是为了心底的一种“无论如何都要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这个角度出发,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日日夜夜努力,无论是谁,研究应该是能够获得一定成果的。这种情况,在日本,或者美国来说可能更加普遍,因为我对某一个方面非常感兴趣所以想投入精力把它搞清楚,这是研究生和博士生阶段,到了博士后或者助手,助教,副教授或者教授阶段。这个时候的研究者除了需要尽力将自己的研究进行好,还需要一定的收入来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开销,这个时候如果研究还没有一个非常好的成果的话,作为研究者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山中教授在从美国回来的时候,作为研究员收入并不是很高,但家里有一位同样是医生的内助在不断支持他度过了那一段比较艰难的时光。
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认为日本对研究的重视以及对人才的待遇还是比较合理的。一般情况下,国立大学的教授都有1000多万的收入,副教授大概在800万,助教大概在500-600万(数字来源于网络)。在日本这样的收入足够保证一家生活无忧,当然在研究的每个项目上还有支援这个研究项目的研究经费。所以大多数研究人员可以专心投入自己的研究。即使是博士,除了比较充足的奖学金项目以外,日本学术振兴会还会给成绩卓著的博士提供比较客观的研究经费,可以确保博士不用打工也能够有大量的时间去做自己的研究。
反观国内的话,具体数字我没能考证,但据说北京各大高校的讲师大概在5000-6000人民币,先不说研究经费的事情,北京的生活水准大家也都非常清楚,单凭这些工资恐怕非常难养活一家三口,大学的课程固然不多,这样,可能在生存的压力下,有更多青年教师会选择去做第二兼职(当然高校教师学力很强,要比一般的兼职素质高的多)所以很多的时候是希望搞研究却没有时间搞。然后还需要考虑很多,比如晋升副教授要怎么办,下一步怎么办,需要多少多少论文等等。以以前我的老师为例的话,他博士毕业回国工作每个月据说只有2000多元工资。这种事情考虑多了,真的就没有更多精力来考虑真正应该研究的东西了,这属于社会造成的研究人才减少,论文质量下降,为了发论文而写论文的话,这个恐怕本身也有违最初研究的目的了吧。因此我认为,作为高校或者博士这种研究型人才,虽然他们可能醉心研究不太注重个人收入,但应该大幅度提高研究者尤其是高校教师的待遇,让他们不为了生活疲于奔命,而能够安心地把自己的研究进行下去比较妥当。
2.关于桥本先生的“美国式研究方式”,和什么是“中国式研究人才”
桥本先生让我们借鉴“美国式研究方式”,可惜我没有去过美国不太清楚具体当地的研究现状,在日本的研究环境是相对宽松的,大家找到自己喜欢的题目去找到老师谈心,在指导老师的指引下逐渐完成,大概是这么个步骤。我们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全世界闻名的,我想,如果随即抽一些中国的高中生,日本的高中生,美国的高中生一起来做题的话,恐怕来自中国的学生是要的冠军的吧。我也是这样被教育出来的,背书再背书,听讲再听讲,做题再做题,一直是填鸭式教学,把老师讲的东西消化为止。可是这种教育给我和我周围的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进入大学之后,仍然按照教科书要求自己来学好基础知识,可是像计算机科学技术和外语这种需要非常强的动手动口能力的学科,显然需要多编多练,光背书是不够的。大学的时候,高中的那种填鸭式学习其实就已经失去它的效果了,真正应该做的是,不是做好人家告诉你应该做的,而是培养自己应该做什么的思维然后自己想步骤去把每一件事情做好。我想,尊重分数,学历至上和听命于老师的教育,可能也是目前困扰中国年轻学子走出自己的研究之路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不是被给予课题,而是自己努力去发现,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且拼尽全力去完成的一个过程。习惯了填鸭式教育的我们,很多情况下被突然给了一篇广阔的天地却不知道怎么去尽情奔跑了。更有甚者,在高中为了提高升学率把体育课都给砍掉了,殊不知山中教授以前也只是一个热爱体育的学生,这一砍不知砍掉了多少中国的山中教授,这种学习的强迫性,不能不说压迫了中国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没有更多的取得高分数以外的梦想,从而失去了自己找研究题目,去开拓新领域的动力。中国学子的用工程度有目共睹,因此,我个人认为中国式研究人才,首先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拥有足够的想象力空间,这个很重要。
3.“政”“企”和“学”“政”要分开
中国有个制度,为了防止官员图私利自己从事经济活动,规定官员不可以从事商业,从制度上来讲,这个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制度。我认为,自从大学扩大招生以来,目前的大学可能更多的从纯学术机构变成了带有一点铜臭气的商业机构,赞助入学比例增加,重修费海量征收。在上面也提到了,青年教师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和更高的地位,可能需要发表更多的论文,或者需要去搞一些拐弯抹角的人际关系,不是发自内心想研究,而是为了拼凑晋升而提出的论文很难得出高质量。让本来埋头搞研究的人才去搞人际关系,这不能不说是好钢没用在刀刃上。研究就是研究,研究者应该获得足够生存的比较好的待遇,只要埋头研究在各自的领域有重大发现就应该获得晋升和名誉。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学总要有行政领导,比如校长书记,这些职位确实令人比较垂涎欲滴,对于适合去当领导搞政治的人,应该给他们这样的职位,在他们的领导下可能大学会发展得更好,但对每天埋头研究的研究者,也应该给于足够的经费支持,这样不用在做课题的同时分心去竞争一个生活更好的位置,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或者企业又有什么分别呢。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花在搞政治上就必然影响研究,这样不出成果也就很正常了。关于这件事我深有感触的是两件事,一件是在我以前就读的大学里有一位技术非常牛的老师,牛到同一个办公室里的老师有问题都象他请教,但他上课曾经感慨到,我这个人智商100分的话能得90分,情商100分的话能的30分,然后领着很少的工资,骑自行车去接送孩子,还要迎着头皮应对各种奇形怪状的人际关系。而在日本就读的大学里,很多大牛的研究者并不重视自己的形象,更令我震惊的是,曾经看过一本老师署名的书前言这样写,我最近由于学校的行政事务太多,没有能够更多的参加本书的编写,真正对这本书作出贡献的是我们研究室的某某某某,相当于把业绩给了真正应该给的人,而且,真正喜欢研究而辞去学校这个长那个长的老师也不占少数。这个在国内政治至上的社会恐怕是难以想象的。为了研究而主动辞掉院长书记的恐怕几乎没有的吧。谈这个问题,还是想说一点,这个世界的确有适合当领导的,那么就让他们去当学校领导,好好带领学校发展,而也有一部分非常适合研究而不适合当领导的,作为中国,应该更多的给这些“为了研究而研究”的研究者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因为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全放在研究上肯定要比方一部分在管理和政治上更能出成果,如果说获奖的苗子的话,恐怕还是纯研究者能更多一些,学是学,政是政,我认为是要分开的。
作为一个留学生,我比较感到痛心的是两件事情,第一件是我国的技术,虽说中国的GDP一路飘高,可是为什么除了家电领域“中国制造”还大部分停留在基础商品领域呢,人家想出来的主意人家的技术,用中国便宜的劳动力一加工,便成了世界领先产品,这其实是在剥削国人的血汗来换取GDP,富士康的惨剧有目共睹。目前国内也非常重视教育,为什么不能在科学技术上培养出真正过硬的人才,造出我们中国的英特尔和丰田呢。中国工人的勤劳和聪明是出了名的,可是我真的很想用这些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属于我们中国的世界领先品牌。第二件就是中国的教育,我们有那么庞大的基础人口,我们有那么重视教育的社会风气和家长,可是为什么高中毕业之后到了大学很多同学就找不到方向了呢,中国到高中为止的基础教育世界领先,但是到了大学就衰退了很多,这个中问题,绝对不是炎黄子孙到了大学头脑笨了,而是高中的填鸭式和大学的自由,以及从高中到大学这个过渡阶段的基础教育是否足够,真的值得我们反思。
迷迷糊糊写了这么多,其实总结起来还是挺简单。
1.希望能够彻底改变分数至上的填鸭教育方式,而真正实行素质教育,从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从100分万岁到有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万岁,到体育活动无论怎么辛苦都坚持不放弃万岁,到能够正确制定自己的目标和步骤,并坚定的走下去万岁,到拥有人生的理想和梦想万岁,最后再加上比较好的成绩,可能足够。
2.希望能给研究者足够的收入和研究空间,培养山中教授和田中先生那种“孩子般的纯洁的心灵和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的人才也很重要。政治和经济都的确不可少,但是我认为最好不要带到学术上来,让学术保持纯洁性,让真正的学者远离政治和铜臭,能够真正做自己喜欢的研究,让那种“研究一根筋”的研究者有足够的社会地位和研究保证。
3.真心希望有一天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能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真心希望有一天技术领先世界的中国民族的品牌会越来越多,真心希望有一天中国能够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以及各个方面真正走向强国之列。中国13亿人中,抛去制度的因素,我不相信找不到11个好的足球队员,与此同样,希望各方面因素少干扰学术,我相信中国13亿口这么大的基数中,总会有一天有诺贝尔奖的得主出现。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以上。

发表于 2012-11-25 12:32:21 |
“中国有个制度,为了防止官员图私利自己从事经济活动,规定官员不可以从事商业,从制度上来讲,这个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制度。”   。。。。。。。。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6 01:53:43 |
水果拼盘武士 发表于 2012-11-25 12:32
“中国有个制度,为了防止官员图私利自己从事经济活动,规定官员不可以从事商业,从制度上来讲,这个确实是 ...

实际上怎么执行的不得而知啊~哈哈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