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账号 登录
小春网 返回首页

四国的个人空间 https://www.incnjp.com/?33243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中国的政治改革是真是假

热度 1已有 488 次阅读2010-11-18 11:44 |

中国的政治改革是真是假

(2010-11-18)

fieldset { width: 306px; border: 1px solid rgb(153, 0, 0); }legend { font-family: Arial,"宋体"; font-size: 12px; font-weight: bold; color: rgb(153, 0, 0); }
早报导读 .c1 { font-size: 9pt; line-height: 15pt; color: rgb(51, 51, 51); }a:link {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51, 51, 51); }a:visited {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51, 51, 51); }a:hover {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153, 0, 0); }


瑞士金表◆850元卖疯了
全球女人满足的秘密武器
曝:手机窃听-定位-拦截
100%进口伟哥-上海直销
● 谢岳

  中国总理温家宝数次大谈政治改革,深深地触动了海内外知识分子敏感的神经。于是,各种有关政治改革的言论充斥媒体,肯定者有之,怀疑者 也颇多。对政治改革的热情,不论是温家宝还是敏感的知识分子,只能说明一点,即政治改革在中国是一个迫切而真实的问题,社会与经济成长的空间已经达到了极 限,除了政治改革,没有其他办法能够承担释放增长动力的重任。然而,在当前形势下谈论政治改革,隐含着另外一个问题,即政治改革在中国是一个假命题。  

政治改革的正义性  

   有一些政治经济常识的人都能观察到,中国过去几十年发展所采取的策略,就是优先进行经济改革、配以适度的社会改革,给予市场最大限度的自由,并且保证增 长的成本最小化。这种经济自由化的方式与程度,让那些素以发达市场经济著称的欧美国家都感到惊讶,有人甚至比喻这是西欧早期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重现。

   出乎中国改革者预料的是,给予市场以最大化自由和最小成本的改革,最终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代价与成本。由于强调市场(效率)优先而导致的行政优先,带来了 严重的腐败,而腐败反过来造成了社会严重的不平等。在每年数万起群体性事件中,大量集体抗议正是由于腐败与社会不平等造成的。

  在这种情 况下,改革的正义性越来越成为一个热点话题。不仅民间在热议再分配问题和改革的动机,政府官员也不得不回应民间的质疑与批评。改革还要不要进行下去,这在 政府那里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改革不仅要进行下去,而且经济必须保持增长,这是政治共识;但是,在社会那边,改革要不要进行下去,更多人在怀疑与观望,如 果改革的成就与自己无关,甚至改革让自己越改越穷,我凭什么还要支持改革呢?

中国政治改革的“不合时宜”  

  政府与社会在改革问题上的分歧,促使前者又重提政治改革。这种怀旧不是为了改革而是为了回应社会,换句话说,政治改革是一个道义问题,不提说不过去。这就是中国政治改革的“真”问题。

  为什么又说这个问题是“假”问题呢?其实,政府的动机已经很清楚了,为的是在民间达成共识,以便让更多的人继续支持改革。  

   过去几十年,第三世界国家民主转型的经验有力地证明了,在当下谈论政治改革确确实实是一个伪命题。在“第三波”民主转型的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在内 外交困的时候启动政治改革的。这些危机大多因自由化改革失败,导致国内经济衰败,并引发政治精英分裂、大规模街头抗议等连锁反应。政权是在难以维持的情况 下向反对派与抗议者妥协,最后达成改革共识。环顾世界各国,极少国家会在缺乏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时候进行政治改革,更不要说是经济繁荣时期了。


回到中国问题。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这本身就抵消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对它施加的政治压力,经济上的巨大影响力让美国的人权外交 一让再让,这是事实;对国内而言,中国的经济增长尽管在再分配问题上出了问题,以至于民众的不满越来越普遍。但是,经济增长一方面可以为政府赢得许多同情 者,另一方面,政府手中巨大的财富积累可以很轻松地维持政权,即使社会发起严峻挑战。因此,在经济繁荣的条件下谈论政治改革,其问题的真伪性就一目了然 了。《人民日报》社论完全自我证明了这一点,在目前讨论政治改革是多么的不合时宜。

  命题尽管是假,但是问题毕竟是真。我们不妨顺着假命题下去, 做一个简单议论。政治改革是一个被政府延后的问题,而且还会被无限期地延迟下去,只有当危机出现的时候,政治改革才有可能。然而,被拖延的改革则意味着中 国每天都在积累改革的成本,改革越是被动,改革的成本就越大,结果就越难以把握,因为改革成本不仅决定着政治转型的方式,更决定着政治转型的成败。可以预 言的是,中国未来政治改革摆脱不了这种危机应对的模式。

  再进一步地讲,一旦危机出现,政治改革真能够将中国带向民主和法治的社会吗?答案是悲观的。

   自由化经济改革虽然解放了每一个中国人,但是,中国社会对政治改革至少就今天而言还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即使在力主政治改革的自由派中间,分歧也是相当 严重。社会缺少团结与凝聚力,会增加政治改革的难度。当改革机会出现的时候,“一盘散沙”的改革诉求不仅会葬送政治和解与转型的可能性,而且还会为政治暴 力与替代性政治提供可乘之机。因此,套用费正清的话,中国不仅历史上遵循着“治乱循环”的规律,今天与未来的中国恐怕也不例外。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悲剧

无聊

震惊

支持

不解

超赞

愤怒

高兴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lianglinzu 2011-1-30 22:44
这个事可以真 更可以假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账号

小春网
常务客服微信
微信订阅号
手机客户端
扫一扫,查看更方便! 返回顶部